全国诗歌座谈会在江苏举行
梁若冰
本报南京11月16日电在为期5天的全国诗歌座谈会上,不同流派、不同风格的老、中、青三代诗人,在坦诚的思想交流和学术对话中发现,尽管大家对诗歌创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艺术取向等各有己见,但对中国当代新诗取得的成就和发展前景,却颇有共识地充满信心。 作为一个诗的国度,诗歌是我国民族优秀文化宝库中最璀璨的明珠。而诞生于本世纪初的新诗,在新文化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中,都承担了“先驱者”的角色,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。与会诗人们认为,虽然近年来诗坛似乎不像当初那么辉煌,但就诗歌发展的主体和主流来说,仍然是拥有广大读者的重要文学门类,而且,诗歌作品的数量之多,形式、风格、流派之多样,题材、主题之丰富,也是前所未有的。 据介绍,现在我国约有诗歌刊物和刊载诗歌的文学报刊近300余家;每年刊发的各类诗作约五六万首;出版的诗集数千种。群众性的诗歌社团和民间诗歌活动也十分活跃。中国作协党组书记翟泰丰在今天作总结发言时说,这些事实说明,我国的诗歌是富有艺术生命力的,是跟随时代脚步不断前进的。 翟泰丰认为,一个时期诗歌品位和艺术成就的高低,最终取决于诗人们思想素质和艺术素质的高低。因此,提高诗人自身的修养,是我们当前繁荣诗歌创作,呼唤精品力作的当务之急。他希望广大诗人们能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,正确认识时代生活的本质,为人民、为民族创作出更多有深厚思想内涵、独特人生体验和充满真挚情感的诗篇。 本次诗会期间,诗人们不仅进行了理论探讨,还在太湖之滨举办了别开生面的诗歌朗诵会,在张家港、江阴、苏州等地进行了实地考察。改革开放20年来苏南大地上发生的巨大变化和崭新面貌,给与会诗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。